近代中国在经济和科技这些硬实力领域落后于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历史学家们的观点是,明代中后期。
这正是欧洲开启大航海的时期,随后欧洲国家在科技、军事和经济全面领先,也顺利实现了工业革命。
他们建立的一整套现代国家体系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
无数历史学家不断追寻中国落后的答案。
《五百年来谁著史》作者提出了从经济角度观察中国为什么在明朝落后了。
明朝中后期对前朝政策进行了改革,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
但这种改革是一种“妥协式”的改革,当时的开放是一种“被迫式”的开放。
其历史作用绝不能够高估。
而且,正是这种改革,让中国走上了下坡路。
今天博主想说说“为什么对外依赖型的改革开放会失败?”被迫的改革和被动的开放明朝中后期也进行了一次改革开放。
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一条鞭”。
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对收税制度的变革。
要讲清楚这次变革就要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开始说起。
我们中国从秦汉一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这两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
国家经济一向都是以农业为根本。
明朝时期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中国的农业和欧洲、美洲的农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多地少。
土地被分割成为一小块一小块。
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土地所有制。
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土地产权归属极其复杂,并不是欧美那种单一的私人土地所有制。
所以,中国的农民有的是自耕农、有的是佃农,而且同一个农民在不同时期,也会在这两种身份之间来回切换。
此外,因为中国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下沉到农村的借贷制度。
土地几乎是农民唯一的财产凭据,国家也根据这个来收税。
一块土地在王朝建立初期,分到农民手里,成分归属比较简单。
随着岁月流转,有丰年有荒年,农民在王朝初期分到手里的土地,就会不断被买卖、抵押、承租、转借。
于是土地归属权的成分就复杂了,有的土地甚至出现了一块地有三个主的现象。
于是,国家收税也就复杂了。
农业社会国家收税政策制定的依据也就是几个元素。
土地、人口和粮食的比例。
王朝初期往往是根据土地来收税。
但是随着土地不断抵押、转卖,土地兼并的现象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
地主家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
传统社会国家的整套测绘工具和土地备案资料更新速度又没那么快。
赶不上土地流转兼并的速度。
国家收税的凭据往往都是根据落后了好多年的土地资料进行征收。
导致交税的人越来越少,国家收不上税。
到了王朝后期,往往要改革,就是要依据人口来重新制定交税的政策。
一条鞭简单来说,就是重新划定人口和交粮的比例,并规定国家收税一律折算以白银来计。
这样的好处是国家收税容易,操作简便。
同时也有坏处,这就是导致了明朝时期的所有经济交换流通货币变成了白银。
因为当时世界范围内通用白银,国家没有主权货币,也就无力管控市场。
相当于国家机器直接向市场妥协投降,任由国外市场上的白银冲击国内生产和交换秩序。
这也就被迫“开放”了。
这个问题涉及明朝时期的货币流通历史,博主在前一篇《明朝的致命弱点:国家的金融命脉委之于他人》当中解释过。
中国不断被迫向全世界让利那为什么这种被动的、妥协式的改革开放会导致国家越来越衰弱?不如先回答一下,什么样的政策会让国家越来越强大?一个政策要使国家强大必然要调动起所有元素的积极性,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如果一项政策的结果是导致人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土地产出的东西越来越少,市场交换越来越萎靡,那这项政策就是失败的,就会导致国家的衰弱。
一条鞭就是这样的政策。
先以贸易为切入口来看这个问题。
通用白银,使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相连通。
欧洲人源源不断的把从美洲抢夺、开采来的白银拿到中国市场上交换商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不断向外出口。
相当于中国不断以生产和贸易的形式在向全世界让利。
假如,这种对外贸易和交换能够帮助中国商品扩大市场而反过来刺激生产效率的提升,那这种让利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因为这会刺激中国提高生产力,用更具有科技含量的方式去生产,会让中国的生产实力进入上升螺旋。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
因为中国人多,中国传统的生产一向是以堆人力和不断压榨底层老百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的。
这种发展其实并没有意义,因为技术含量很低,效率很低。
真正有意义的发展方式是要以提升效率和单位产出率为前提的发展。
而这种提升的唯一途径就是把科技加入到生产当中去。
也就是工业革命的方式,以机器代替人力去生产。
中国底层老百姓不断被盘剥,而盘剥的剩余价值并没有集中起来用于升级技术,和向工业发展。
这就进入向下的螺旋。
剩余价值不断被掠夺,然后外流。
无法形成正向反馈,生产也就越来越没有积极性,老百姓也越来越穷。
然后更没有实力去从事科技升级,之后效率就越来越低。
国家也就越来越穷,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渐衰弱,军事、科技、教育进入全面下滑通道。
与此同时,欧洲通过掠夺海外殖民地,到中国交换商品,然后再贩卖回国。
不断套利,他们的财富不断积累。
用这些财富资助学者对中国(还有阿拉伯文明)上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和发明(比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等)进行拆解和研究,重新建立了整套科学架构,再服务于新的生产和军事掠夺,财富又能不断的积累和扩大。
欧洲进入了正向上升螺旋。
最终,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衰弱在全世界面前再也无法掩饰了。
(全文完)博主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伙伴留言提出建议讨论。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自:微信公众号“合子的独白”。
近代中国在经济和科技这些硬实力领域落后于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历史学家们的观点是,明代中后期。
这正是欧洲开启大航海的时期,随后欧洲国家在科技、军事和经济全面领先,也顺利实现了工业革命。
他们建立的一整套现代国家体系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
无数历史学家不断追寻中国落后的答案。
《五百年来谁著史》作者提出了从经济角度观察中国为什么在明朝落后了。
明朝中后期对前朝政策进行了改革,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
但这种改革是一种“妥协式”的改革,当时的开放是一种“被迫式”的开放。
其历史作用绝不能够高估。
而且,正是这种改革,让中国走上了下坡路。
今天博主想说说“为什么对外依赖型的改革开放会失败?”被迫的改革和被动的开放明朝中后期也进行了一次改革开放。
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一条鞭”。
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对收税制度的变革。
要讲清楚这次变革就要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开始说起。
我们中国从秦汉一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这两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
国家经济一向都是以农业为根本。
明朝时期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中国的农业和欧洲、美洲的农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多地少。
土地被分割成为一小块一小块。
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土地所有制。
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土地产权归属极其复杂,并不是欧美那种单一的私人土地所有制。
所以,中国的农民有的是自耕农、有的是佃农,而且同一个农民在不同时期,也会在这两种身份之间来回切换。
此外,因为中国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下沉到农村的借贷制度。
土地几乎是农民唯一的财产凭据,国家也根据这个来收税。
一块土地在王朝建立初期,分到农民手里,成分归属比较简单。
随着岁月流转,有丰年有荒年,农民在王朝初期分到手里的土地,就会不断被买卖、抵押、承租、转借。
于是土地归属权的成分就复杂了,有的土地甚至出现了一块地有三个主的现象。
于是,国家收税也就复杂了。
农业社会国家收税政策制定的依据也就是几个元素。
土地、人口和粮食的比例。
王朝初期往往是根据土地来收税。
但是随着土地不断抵押、转卖,土地兼并的现象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
地主家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
传统社会国家的整套测绘工具和土地备案资料更新速度又没那么快。
赶不上土地流转兼并的速度。
国家收税的凭据往往都是根据落后了好多年的土地资料进行征收。
导致交税的人越来越少,国家收不上税。
到了王朝后期,往往要改革,就是要依据人口来重新制定交税的政策。
一条鞭简单来说,就是重新划定人口和交粮的比例,并规定国家收税一律折算以白银来计。
这样的好处是国家收税容易,操作简便。
同时也有坏处,这就是导致了明朝时期的所有经济交换流通货币变成了白银。
因为当时世界范围内通用白银,国家没有主权货币,也就无力管控市场。
相当于国家机器直接向市场妥协投降,任由国外市场上的白银冲击国内生产和交换秩序。
这也就被迫“开放”了。
这个问题涉及明朝时期的货币流通历史,博主在前一篇《明朝的致命弱点:国家的金融命脉委之于他人》当中解释过。
中国不断被迫向全世界让利那为什么这种被动的、妥协式的改革开放会导致国家越来越衰弱?不如先回答一下,什么样的政策会让国家越来越强大?一个政策要使国家强大必然要调动起所有元素的积极性,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如果一项政策的结果是导致人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土地产出的东西越来越少,市场交换越来越萎靡,那这项政策就是失败的,就会导致国家的衰弱。
一条鞭就是这样的政策。
先以贸易为切入口来看这个问题。
通用白银,使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相连通。
欧洲人源源不断的把从美洲抢夺、开采来的白银拿到中国市场上交换商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不断向外出口。
相当于中国不断以生产和贸易的形式在向全世界让利。
假如,这种对外贸易和交换能够帮助中国商品扩大市场而反过来刺激生产效率的提升,那这种让利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因为这会刺激中国提高生产力,用更具有科技含量的方式去生产,会让中国的生产实力进入上升螺旋。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
因为中国人多,中国传统的生产一向是以堆人力和不断压榨底层老百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的。
这种发展其实并没有意义,因为技术含量很低,效率很低。
真正有意义的发展方式是要以提升效率和单位产出率为前提的发展。
而这种提升的唯一途径就是把科技加入到生产当中去。
也就是工业革命的方式,以机器代替人力去生产。
中国底层老百姓不断被盘剥,而盘剥的剩余价值并没有集中起来用于升级技术,和向工业发展。
这就进入向下的螺旋。
剩余价值不断被掠夺,然后外流。
无法形成正向反馈,生产也就越来越没有积极性,老百姓也越来越穷。
然后更没有实力去从事科技升级,之后效率就越来越低。
国家也就越来越穷,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渐衰弱,军事、科技、教育进入全面下滑通道。
与此同时,欧洲通过掠夺海外殖民地,到中国交换商品,然后再贩卖回国。
不断套利,他们的财富不断积累。
用这些财富资助学者对中国(还有阿拉伯文明)上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和发明(比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等)进行拆解和研究,重新建立了整套科学架构,再服务于新的生产和军事掠夺,财富又能不断的积累和扩大。
欧洲进入了正向上升螺旋。
最终,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衰弱在全世界面前再也无法掩饰了。
(全文完)博主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伙伴留言提出建议讨论。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自:微信公众号“合子的独白”。
目录
- 1 波多野结衣系列在线播放
- 2 好姑娘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3 看你往哪跑
- ▪ 无敌神马影院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 俄罗斯肥女
- 4 黑帮少爷爱上我泰剧97泰剧网
- ▪ 韩国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 影音先锋大型av资源
- 5 重生1975
- 6 调教(SM )系列文
- ▪ 四月之声
- ▪ 爽一点搔一点叫大声点小说
- ▪ 致命伴旅
- 7 旧版还珠格格第二部
- ▪ 过度呼吸在线观看全集完整版
- ▪ 刀客家族的女人 电视剧
- ▪ 天堂在线最新版中文
- ▪ 汤芳新
- ▪ 皇宫宝贝
- 8 庸俗喜剧
- ▪ 成都影视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 十年三月三十日免费观看全集
- ▪ 在线电影隔壁女邻居
- ▪ 解放电视剧全集在线观看
- ▪ 末班车在线观看高清版无删减
- ▪ 欧美bbwbbwbbwbbwbbw
- ▪ 360大但人文艺术图
- ▪ pp软件
- 9 孤胆特工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 ▪ 理论片欧美
- ▪ 冰上的尤里动漫
- ▪ 睡美人2017
- 10 闪婚总裁小娇妻电视剧免费观看
- ▪ 97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
- ▪ 谁与争锋电视剧全集
- ▪ 色戒13分钟床戏未删减
- ▪ 337p人体
- ▪ 情事2金希贞韩语中字所有电影
- 11 深夜福利视频网站
- ▪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在线观看
- ▪ 爱就爱了视频免费观看
- ▪ 社长秘书
- ▪ 国产精品久久久
- ▪ 美丽的姑娘免费观看
- 12 疼疼疼疼疼疼疼疼免费视频
- 13 潘甜甜《手机的秘密》《七夕》
- 14 两口子免费网站
斗破苍穹年番第五集《斗破苍穹年番第五集》由来
编辑斗破苍穹年番第五集《斗破苍穹年番第五集》起源